2015年10月15日
Facebook能進入中國嗎?
習近平訪美時與美國IT領袖會面,包括Facebook(fb)行政總裁朱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。朱克伯格全程以普通話與習近平交談,其後上載合照,不到一天已有逾50萬人讚好,包括新華社及《環球時報》。朱克伯格首次完全以外語跟外國領導人對話,《紐約時報》形容為「具意義的里程碑」。
曾幾何時,中國內地用戶是可以自由登入fb的,直到2009年起,fb才正式被禁,但fb一直沒放棄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。去年10月,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命朱克伯格為董事局成員,Topeka Capital Markets分析員稱:「這只是其中一個訊號,確證未來數年fb很可能會進入中國市場;這並非會不會的問題,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。」朱克伯格積極透過不同方式向中國示好,例如在北京清華大學的座談會,以普通話與學生對談30分鐘,又在農曆新年以普通話恭賀全球華人。娶了華裔妻子幫助學習中國文化,更不在話下。
fb對中國市場感興趣,自然與其發展瓶頸有關。據本年3月的官方數字,fb每月活躍用戶達14.4億人,平均年度增長為13%,是目前全球網絡數據流量第二大網站,僅次於Google。但在現有用戶群中,fb增長已接近極限,其他社交網站卻推陳出新。頗受更年輕一輩歡迎的Snapchat行政總裁、曾拒絕fb收購的施皮格爾(Evan Spiegel)去年曾警告,fb早晚會變成今天的Yahoo。中國現有超過6億互聯網用戶,市場龐大,能為fb提供強大業績增長,也幾乎是fb持續發展最大寄託所在。
貿易保護 難以「疏通」
不過,fb要進入中國市場,障礙實在太多,首先自然是中國的網絡管制。新華社曾引述「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」稱,fb、Youtube等境外網站,「對有害訊息的處置反應滯後、刪除率很低」,亦曾指出恐怖組織如「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」等,均利用相關網站作平台,這是國家安全的禁區。中東與北非的阿拉伯之春革命以fb、Twitter為工具,北京知之甚詳,不可能掉以輕心。自去年起,中國用戶再也無法自由使用Instagram,據猜測可能與Instagram有大量香港雨傘運動資訊有關。
中國觀察員Bill Bishop相信,即使fb成功進入中國,也不會對其原有用戶基礎造成影響,因為fb在中國的營運方式會有別於其他地區,自能提供配合政府的監控。但這樣一來,中國的防火長城系統卻可能通過fb連向全球,那時候,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卻是問題。
習近平會見美國資訊科技商人,或只是基於「出口轉內銷」的盤算,目的是給予國內如阿里巴巴一類具壟斷力量的網企一些壓力,以及通過如朱克伯格這類美國商界精英影響白宮,緩和網戰後的中美關係。然而,要說中國打算讓fb進入,那很可能是表錯情。事實上,與其說中國防火長城是政治舉措,不如說是經濟行為。試問中國新一代有誰不懂「翻牆」?但有了防火牆,外來企業要進入龐大中國市場便不可能;中國企業走出去,卻有了龐大資本。以國際政治之名,行貿易保護之實,這是中國崛起的其中一個特徵,並非一個CEO說說普通話,便能「疏通」的。
source: http://goo.gl/TKN52K